血清瓶是儲存血清或各種培養基的專用容器,一般由透明度較高的PET材質經注拉吹工藝加工而成。有時我們會發現血清瓶的瓶體有發暗現象,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血清培養基瓶
血清瓶瓶體發暗主要是由于PET材料分解和結晶度較高引起的。當PET處于無定型狀態時,它是透明的。在50-250°C之間,PET材料將產生結晶,在低溫段易形成晶核,在高溫段易生長成球晶,在180°C左右結晶速度最大。結晶桶粘度也有關系,粘度越小,高分子鏈段重拍阻力小,結晶越容易。同時結晶程度還與在結晶溫度區停留時間有關,時間越長,結晶度越大。對厚壁瓶坯,中心部位散熱慢,易結晶。瓶體結晶度高于40%時,瓶子的透明度則下降而發暗。從生產工藝來看,在PET瓶坯的注塑過程和瓶坯的再加熱拉伸吹塑過程中都有增加結晶度的可能性。尤其對熱灌裝瓶,必須有一個熱定型過程,加之成型熱灌裝瓶的PET樹脂的粘度相對低,所以更易發生透光率下降的現象。
從試劑經驗來看,瓶坯的結晶度越低,對整個生產流程來說更有利,也比較好控制,所以應該加強瓶坯注塑模的冷卻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將冷卻水的壓力增加到0.5MPa以上,冷卻水的溫度降低到10°C以下。對兩步法的再加熱過程,應該盡可能的縮短加熱時間,降低加熱溫度。對用兩步法生產熱灌裝來說,它的熱定型過程是調節結晶度和松弛無定型部分的取向過程,可適當提高定型溫度來縮短定型時間,以提高透光率。另外在烘料時將溫度控制在150-160°C間,時間控制在5-6h。
以上是血清瓶瓶體發暗的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只有在加工的各個流程都嚴格把控,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瓶子。